2015-07-18

擁有一棟老房子--永不落伍的流行

 才轉進巷子就聽見家裏人聲鼎沸。心中想著:這麼多師傅來幫忙啊? ! 這樣離住進來的日子就愈來愈近了。「辛苦啦! 」進門仔細一看,才發現站在客廳門口朝室內聊天的是鄰居廖r。「廖先生好!」廖r:「你記性真好!」 (其實,我是幾週前跟李阿婆惡補的。記住鄰居的姓,是開啟歷史記憶的鑰匙啊!)

 

前人鋪路 後人散步

原來,今日負責大破(拆除)的眾師傅中有廖r小時的玩伴。我加入聊天後,廖r順勢敘舊:以前你家後面是一條田埂路,騎腳踏車經過要會車都有困難。後來鄰舍們才募款跟地主買地,鋪設那條巷道

(搶答)知:當時參加的人,有曾(r回應到:小時稱呼的阿石伯)、李、廖、謝和范屋。廖r..(愣住)。我繼續:「我之前在此尋寶,有翻到募款芳名簿。好在我那時就先帶回台北,不然留在這邊放到今天就全化為烏有了..。」

 

r繼續把無聲的回憶播放出來:「這裡的人很多是從山上搬下來的,山上都有山。曾屋也是,所以,這間屋子裡的所有門窗床板的木料,全部都是從山上取材的。頭擺(以前)電信局後方就是製材廠,大家都把木頭送到那邊去裁切,很方便。」

 

不消一天功夫,舊平台大樑已卸除完畢。比較不捨的是,好端端的大樑和樓梯踏階,為了方便移除只好就地支解。更心痛的是,老鐘,舊籐椅跟衣櫃已經物去樓空,(據師傅說:已經化為灰燼) 這種滅失,難以量計..。但總不能讓無端的悵然繼續放血,只好力圖心海的平靜,隨緣視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